「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3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xxx,按年上升x%,上升主要由……所帶動。」消費物價指數相信是很多人關心的一個議題。由於消費物價指數不可能囊括所有商品及服務的價格,必須挑選具代表性的商品及服務,那麼,怎樣去挑選才能算是「具代表性」呢?住戶收支調查在這就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住戶收支調查每五年進行一次,目的是收集本澳住戶收入及消費支出的最新數據。有趣的是,住戶收支調查是眾多調查中資料收集期最長的一個調查。為確保所收集的資料能全面反映住戶在不同季節的消費模式,調查期定為一年,分26個雙週(14日)進行,每雙週造訪若干個單位。
調查除收集各住戶成員的基本資料,如出生年月、經濟活動情況等外,還收集其在過去十二個月收取的金錢及福利收益、消費支出、擁有及購置耐用品等資料。
這些數據除用作分析各階層的消費模式、生活水平及收入分配等狀況外,亦在更新消費物價指數所包含的商品及服務類別起著一個重要的作用。由於消費物價指數不可能收集及計算住戶購買所有商品及服務的價格,因此必須挑選具代表性的商品及服務,稱為「一籃子」商品及服務。而這「一籃子」商品及服務就是根據住戶收支調查所得的住戶消費結構,按每項商品及服務佔住戶總開支的百分比挑選。